当前位置:  首页> 新闻中心

为什么企业开始看重这个证?

说实话,我原来一直觉得采购就是个花钱的部门,直到前阵子和一位做了十年采购的朋友聊天,才发现这个岗位的水有多深。

这位朋友在制造业做了八年采购,去年突然去考了个采购工程师证书。我当时还开玩笑说:“你们这行也要持证上岗了?”结果他给我算了一笔账:拿到证书后半年,他主导的原材料采购成本直接降了17%,光是其中一个品类就省了200多万。

“你别说,现在稍微正规点的企业,招聘采购岗都会优先考虑有证书的。”他喝了口茶,“特别是制造业和大型零售企业,越来越看重采购的专业性。”


一、为什么企业开始看重这个证?

我后来特意问了几个人事朋友,发现企业需求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:

1. 成本控制能力可视化

一家电子厂的采购总监跟我说,他们面人时最头疼的就是没法快速判断专业能力。“有证书至少说明系统学过供应商评估、谈判技巧这些硬知识,我们面起来效率高很多。”

他举了个例子:去年招了个持证的采购经理,上班第一个月就重新梳理了供应商考核体系,把交货准时率从83%提到96%,库存周转天数还缩短了5天。

2. 风控意识成标配

还有个做医疗器械的朋友说,现在采购出事就是大事。“特别是我们这行,供应商资质、产品追溯、合规流程,没经过系统训练很容易踩坑。”他们公司现在所有采购岗必须持证,年会还单独设了“风控奖”。

3. 供应链稳定性需求

疫情之后很多企业吃过断供的亏。有家汽车零部件厂的老板直接说:“现在找采购,先看有没有供应链管理相关的证书背景。能做应急预案、有备用供应商体系的,工资可以谈高30%。”


二、三类企业最认这个证

从我观察的情况看,这三类企业需求最明确:

1. 制造业(特别是汽车、电子、机械)

  • 原材料采购量大,降本空间明显

  • 对供应商质量管理要求高

  • 经常需要跨国采购,涉及海关、物流等复杂流程

有个在电池厂做采购的朋友考完证后,主导建立了供应商分级管理系统,把核心供应商数量从200多家优化到80多家,采购效率反而提了40%。

2. 大型零售/电商企业

  • SKU多,采购频次高

  • 需要做品类规划和库存管控

  • 自有品牌开发需要采购深度参与

某生鲜电商的区域采购告诉我,他们团队有证的人,做品类采购计划时明显更擅长数据分析和需求预测,滞销率能控制得更好。

3. 国企/上市公司

  • 采购流程需要标准化

  • 审计要求严格

  • 重视合规和档案管理

有位在国企的朋友说得实在:“我们升岗级有证书能加分的,招标时拿着证去和供应商谈,对方也知道你是专业选手,不敢随便糊弄。”


三、企业到底看重证书里的什么?

和几位招聘主管聊下来,发现企业其实不太关心是哪家发的证,更关注的是持证人是否具备这些能力:

1. 成本分析能力

  • 能不能做总拥有成本(TCO)分析

  • 会不会用价值工程等方法优化采购方案

  • 懂不懂财务基础知识看供应商报表

2. 谈判技巧

  • 有没有系统的谈判策略准备能力

  • 能不能同时处理技术条款和商业条款

  • 会不会用多种谈判模式(竞争性、合作性等)

3. 供应链思维

  • 能不能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做采购决策

  • 有没有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

  • 懂不懂物流、仓储的协同优化


四、一些实际建议

如果你正在考虑这个方向,这三条建议可能帮得上忙:

  1. 优先选人社部认可的证书

    很多国企和上市公司有补贴政策,持证每月能多拿800-1500块岗位津贴。

  2. 经验比证书重要,但证书能帮你更快积累经验

    有位从技术转采购的朋友说,系统学习后再去谈项目,更容易发现技术参数和成本之间的优化点。

  3. 中小企业的机会可能更多

    规范中的企业更愿意给持证者试错空间,反而能快速成长。


最近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不少研发、质量岗位的人也开始考这个证。问了下原因,说是“现在搞技术也要懂成本,不然设计方案再好落地不了”。

也许未来真的会像那位采购朋友说的:“以后不是采购才要懂采购,所有和花钱有关的岗位都得懂点采购知识。”

你怎么看?你们行业开始重视采购专业化了吗?


logo
©京ICP备2022033741号-5 香港供应链管理协会